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江国成、朱一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日发布的《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乳制品项目建设一定要达到合理的起始规模,且由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一定要有稳定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信誉好,社会责任感强。
新政策还要求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须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并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公司保持合理距离。同时,乳制品企业节能减排要达到规定的指标。
作为我国发布的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新政策鼓励奶源生产基地优化奶牛养殖模式,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安全环保的奶源供应体系。在促进乳制品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水平和确保食品安全等方面,新政策也提出了严格要求。
《产业政策》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出售的收益超过20亿元以上,具有领先水平、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公司集团,在确保奶源全部消化的基础上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减少日加工原料乳能力在20吨以下液体乳及乳粉小企业数量。
新政策要求我国乳制品工业布局充分的发挥奶业传统优势地区的资源,调整优化东北、华北、西北重点产区的布局,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南方地区根据奶源发展状况和分布,合理地布局乳制品加工公司;大城市郊区奶业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的现代化步伐。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制订上述政策旨在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促进乳制品工业合理地布局、有序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乳制品工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近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重复建设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严重超过标准,市场之间的竞争失序;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行业整体效益下降,亏损面增加等等,影响了乳制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政策》内容最重要的包含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技术与装备、投资融资、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组织架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乳品消费及其他等12个部分,共67条。
2006年,全国奶牛数量达到1402万头,比2000年增长了1.8倍;奶类总产量3302.4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6倍,平均每年净增435.9万吨,变成全球第三大牛奶生产国。同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公司717家;产品营销售卖收入1061.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5倍,占全国食品制造业的23.5%,成为食品制造业中出售的收益最高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