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食物营养标签上的“E数字”取代了食物添加剂的化学名称或常用名。这些添加剂被用来为食物增加颜色、味道、口感或是避免食物的腐坏。
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已经长达几百年了。古罗马人用像藏红花这样的香料把食物染成漂亮的黄色。盐和醋也被用来腌制肉类和蔬菜以便长途航海时食用。
二十世纪60年代,管理部门决定要做一个食物添加剂的规范化清单。在欧洲,它们被称为E数字(E代表了欧洲)。在澳大利亚,我们也使用这一些数字代码(译注:本文作者的工作单位Baker IDI位于澳大利亚)。
因此在欧洲维他命C叫做E300。在澳大利亚,数字代码300常出现在食物标签上,例如“食用酸300”、“抗坏血酸(300)”或是“维他命C(300)”。
100到199:食用色素。在澳大利亚,藏红花是“食用色素164”(在欧洲是E164)。其他常用食用色素包括姜黄(E100)和红椒(E160c)。
200到299:防腐剂。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在食物中的生长;这些微生物可能致病。例如E220代表的是二氧化硫。它常被添加于红酒中以防止乙酸细菌把红酒变成醋。
400到499: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汤或是酱汁里经常添加的增稠剂。乳化剂帮助油性物质和水性物质的融合。例如蛋黄酱就需要用乳化剂。要是不添加乳化剂,就会像色拉调味汁那样,油性和水性物质各自分离。
500到599:酸性调节剂和抗凝剂。常被称为小苏打的碳酸氢钠(E500)就是用来调节酸度的。
700到999:甜味剂、起泡剂和包装食物所用的气体,例如氮气。氮气可以有效的预防薯片被氧化,因而被用于大多数薯片的包装中。
不少E数字代表的添加剂都是自然生成的物质,例如维他命B1(E101)和氧气(E948)。
对E数字的管理在各个国家各有不同。这取决于当地监管部门对于物质的毒性报告的解读。所谓毒性是指某物质会造成的伤害;这往往与摄入量相关。
无论任何物质,一旦摄入过量都是有害的。就算摄入过多的是也会中毒。但要喝超过100杯咖啡才会达到中毒的效果;而大多数人都不会喝那么多的咖啡。
有些E数字添加剂虽然在澳大利亚使用,但它们在其他一些地方是被禁止的。让我们来看看对这些引起争议的物质的科学调查。
苋菜红(E123)被用于给食物着上深红的颜色。在澳大利亚和欧盟,浓度30mg/kg的苋菜红能够适用于食物添加。但在美国,苋菜红却因为有致癌的风险而被禁用。
1971年,一项俄罗斯利用大鼠进行的研究表明,苋菜红会致癌。此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受到了不少批评。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FDA)也进行了一些后续的研究。
但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并没找到苋菜红致病的证据。在一项研究中,被注射了高剂量苋菜红的雌性大鼠的确增加了患上恶性肿瘤的情况。但是,这需要一个人一天喝7500罐汽水才可以做到这个剂量。
不过,由于公众的强烈反对,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还是在1976年禁用了这一食用色素。
食品商本能要求重新测试苋菜红的毒性的,但是这一过程需要高昂的花费。于是,E123被另一种红色素E129所取代。E129是被称为“南安普敦六色素(Southampton six)”的其中一种。
2007年,一项英国的研究表明,混合食用色素的使用与儿童多动症的增加有关联。研究中使用了两种混合色素:混合色素A(含有E102, E110, E122 和 E124)与混合色素B(含有E104, E110, E122, E129)。
这项研究通过向家长和老师发放问卷、电脑测试和心理学专业学生直接对儿童进行观察的方法来评估儿童多动症的情况。
这两种混合色素似乎都和年龄介乎8-9岁的儿童的多动症有关。但只有混合色素A与3岁儿童的多动症有关。
关于南安普敦六色素的证据是模棱两可的。(图片来自:Peer/Flickr, CC BY-NC-SA)
为了平息众怒,英国于2009年对色素实行了“自愿禁止”。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英国和欧盟,虽然这些色素依然能够适用于食物添加,但却必须标明“可能对儿童的活跃度与注意力有不良影响”。
尽管食品制造商仍旧能使用这些色素,但在继续使用它们日子里的负面报道使得不少人开始寻求替代品。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标准部门(简称FSANZ,译注:原名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当局,是负责制定食品标准的政府部门。)在调查后决定澳大利亚不要求标注对上述食品添加剂的警告。
FSANZ在2014年重新检讨了作为南安普敦六色素之一的柠檬黄(E102),并确认其并无毒性,可安全食用。但FSANZ也承认其对过敏反应的不确定性。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避免接触柠檬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哮喘;但只有在对柠檬黄过敏的人身上才有效果。
也有证据显示,一些有注意力缺失多动症(简称ADHD)的儿童会对食用色素有先天性的敏感。因此,食用过量食物色素会使他们的症状更加严重。
南安普敦六色素的研究使用了多种色素的混合物及防腐剂苯甲酸钠(E211)。因此,到底是哪种色素或防腐剂造成了以上结果尚不明确。
一项于2004年进行的早期研究测试了食用色素和苯甲酸钠混合物的作用,并发现家长报称的儿童多动症增加了。
然而,最近对中国儿童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如果把食用色素或是苯甲酸钠分开拿来测试,它们对儿童并没有影响。
针对2007年南安普敦六色素研究结果的一项后续研究表明,基因差异会造成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程度的不同。这也许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的差异。
敏感体质的人最好看清楚食品标签上的成分并避免进食有某些E数字添加剂的食物。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吃点这些食用添加剂并没什么副作用。
Melinda Coughlan, Baker IDI心脏与糖尿病学院副教授;糖化、营养与代谢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