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全面禁用!饮食业迎来 “大洗牌”经销商们请注意!
来源:开云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10-26 00:13:20

  ,这事一出来,立马在国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竟是因为防腐剂问题,说是检测出了脱氢乙酸钠,而这在韩国是明令禁止添加的。

  另外,有网友在吃完配料表中标有脱氢乙酸钠的月饼后,没有将地上的月饼残渣打扫,之后发现地上有一群死掉的蚂蚁,正是月饼残渣的位置。一时间,国民对食品安全的这根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10月21日,桃李面包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自2024年2月起,桃李开始慢慢地调整配方、取消产品中的脱氢乙酸钠。自2024年10月21日(含)起,桃李新生产的全部的产品将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

  在市场调查走访时发现,不仅多款月饼中添加了脱氢乙酸钠,面包烘焙区也是防腐剂的“重灾区”。在超市随机选取货架上的10款面包,查阅配料表发现,其中有7款都添有脱氢乙酸钠,而这一些品牌面包大都是消费的人餐桌上的“常客”。

  在使用脱氢乙酸钠的品牌中,桃李面包产品的保质期通常在5-7天,港荣蓝莓果汁灌芯蛋糕的保质期为60天,马大姐慢醒软面包的保质期长达3个月。

  据烘焙业内人士透露,保质期超过5天的面包、糕点通常会用到防腐剂,以防长时间存放过程中的霉变。烘焙连锁门店由于产品货架期短,通常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除了烘焙类食品之外,一些调味品、乳制品和泡菜罐头中也添加了脱氢乙酸钠。另外,脱氢乙酸钠的使用争议还曾出现在辣条食品,但在2019年12月,市场监督总局将辣条彻底归类到禁止添加脱氢乙酸钠的品类。

  据了解,脱氢乙酸钠是继苯甲酸钠、尼泊金、山梨酸钾之后又一代新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菌、细菌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大范围的应用于饮料、食品、饲料的加工业,可延长存放期,避免霉变损失。其作用机理是有效渗透到细胞体内,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而达到防腐防霉和保鲜保湿等作用。研究表明,脱氢乙酸钠对肝脏、肾脏,甚至神经系统都有潜在的危害。虽然短期内吃一点没事,但如果天天吃含有这种防腐剂的食物,久而久之,身体可能就会有反应。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干净的配料表是驱动消费者购买的先决条件,为全民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显示删除了黄油、浓缩黄油、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预制肉制品果蔬汁(浆)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使用规定,并调整了该食品添加剂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1.0g/kg调整为0.3g/kg。该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起实施。

  此标准的执行,意味着脱氢乙酸钠将告别历史舞台。对企业而言,则需要改变食品保鲜配方或相应的食品加工工艺,并加快研发新的、更安全的替代产品。

  目前,距去脱氢乙酸钠标准正式实施不足五个月时间,据了解很多烘培类企业已经在按照新标准进行产品配料和包装的换新,用行动践行食品新国标。

  前不久,高端烘焙品牌豪士在福建厦门举办新品发布会,除了发布低GI全麦面包、椰皇蛋挞蛋糕、黄油司康蛋糕等6款重磅新品外,更向外界宣布已攻克了中短保烘焙产品去脱氢乙酸钠的技术难题,发掘出乳清粉利用与乳酸菌发酵后生成的酸乳粉作为产品保鲜的替代方案,实现旗下产品全面去脱氢乙酸钠。

  而诞生于韩国的好丽友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旗下糕点、饼干、糖果等品类,始终坚守韩国禁用脱氢乙酸钠的法规标准,用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为全民带来更安全、健康、美味的产品。

  除此之外,马大姐、金丝猴等食品品牌,均表示目前有在进行有关去脱氢乙酸钠战略的讨论、研发、实施,并表达出品牌将会时刻紧跟国家大势,为整个行业输送健康力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能让食物“更好吃”、“更好看”。可以说,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制造业,我们正常的生活已离不开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商家超标滥用。国家对每种食品所含添加剂的限量都有规定,但不少食品中往往含有十几、二十种添加剂,这种“混搭”会给身体造成损害。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中,会对添加剂种类和五种营养元素进行标注。在选择商品时,不妨多作对比,购买添加剂较少的商品。回头来看,添加剂一点不吃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是如何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消费者还需理性看待。

  对待食品添加剂,我们不必谈之色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介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其他的还有提升食品色香味,也有的是为了防腐、保鲜及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随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调整品种或适合使用的范围、使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应用限制范围及使用量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尚未发现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