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乳制品行业重点政策解读
来源:开云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9-13 05:21:13

  乳制品是以动物(主要为牛和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加热干燥、冷冻或发酵等工艺制成的液态或固态产品。乳及乳制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钙,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有益身体健康。

  现代农业发展中,乳制品行业是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型的健康产业。乳制品行业具有较长的产业环节而且各环节连接紧密,有着非常强的联动效应,是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密切联合的健康产业集合体。整个产业链的主体包括奶农、企业和政府(政府是宏观调控者,也是奶农和企业的协调者),并通过流通商延伸到消费的人群体。乳制品行业是奶业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在奶业产业链中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08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200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二五”期间,《食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带领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公司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推动乳制品工业结构升级。

  “十三五”期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等主要任务。此次发布的奶业规划,在核心问题、关键环节等方面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奶业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

  “十四五”期间,《“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指出,优化奶源区域布局;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

  近年来,在中国乳制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乳制品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关于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的通知》等产业政策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为公司可以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为对标对表奶业全面振兴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任务,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左右,奶牛年均单产达到9吨左右,国产奶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优化奶源区域布局。立足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实施千万吨奶工程的省份,打造奶业发展优势产区。支持南方主销区奶源产能开发。

  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健全奶牛生产性状关键数据库,建立奶牛育种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

  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一批高产优质苜蓿基地,推进农区种养结合,支持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奶牛养殖大县。

  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推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并通过与奶农相互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方式,稳固奶源基础。

  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探索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推动形成以质论价、公平合理的生鲜乳市场购销秩序。

  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提高乳清、蛋白浓缩物等奶酪副产品加工利用水平,开发羊奶、水牛奶、牦牛奶等特色乳制品。加强消费宣传引导。培育多样化、本土化的消费习惯。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将继续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好组织实施。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采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补助、金融支持、实施主体自筹等多种方式,财政补助资金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项目任务予以统筹支持,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和参股等方式参与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完善配套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统筹用好粮改饲等扶持政策,落实好养殖用地、奶牛活体抵押贷款试点等政策,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鼓励各个地区整合政策资源,打造一批奶业竞争力提升示范项目,支持本地奶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将牧场购置合乎条件的饲草料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同时,强化技术服务,建立专家指导服务制度,加强对项目的技术指导服务,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奶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2020年,我国奶类产量3530万吨,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比重达67.2%,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7%和18.9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达到8.3吨,比2015年提高了2.3吨。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乳制品抽查合格率位居饮食业前列。全国人均乳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达38.2公斤,比2015年增长6.3公斤。

  从各项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奶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产量、质量、消费信心、产业素质等均大幅度的提高。但受资源条件不足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种养分离的产业模式影响,我国奶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而乳制品关税只有世界中等水准的1/5,对一些主要出口国家关税更低,造成国内新鲜奶源和低价进口大包粉奶源之间完全处于不对等的劣势。因此,近年来进口乳制品冲击严重,奶源自给率持续下滑。从乳品消费来看,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用国产新鲜奶源加工的乳制品更受青睐。

  《方案》针对奶业存在的明显问题和薄弱环节,部署了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奶农养加一体化试点、生鲜乳质量检验测试第三方试点、乳品多样化和本土化消费提升等 4 项重点任务。《方案》综合统筹奶业主产区和潜力区发展,引导行业降低养殖成本、完善利益联结、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乳品消费,提高国产乳品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水平,提升奶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的发布再次强调了奶业振兴战略重要性。长久来看,国家继续推行奶业振兴,乳品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回升。产业链布局完整、渠道完善、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望优先受益,银行应着重关注。在区域方面,建议银行积极关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重点发展区域。

  2022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

  一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明确规定,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根本原则。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的重大意义和及其重要的作用,切实把排查防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作为工作常态、摆上重要日程、精准抓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树牢风险防控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的能力水平。坚持源头预防和标本兼治,重点排查防控食品生产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风险。坚持“严”的主基调,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科学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安全,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加强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坚持“谁监管、谁负责、谁排查、谁防控”,按照食品生产监管事权,由负责监管企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家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基础风险调查和动态风险排查。开展基础风险调查,能结合监督检查或者组织专门调查,重点针对公司制作的食品类别、生产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人员和规章制度、原辅料采购、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食品检验、包装标签、原辅料和成品贮存等方面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列出企业存在的基础风险清单。开展动态风险排查,重点针对监督检查、抽检监测、部门通报、投诉举报、舆情信息等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列出企业存在的动态风险清单。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排查出的企业基础风险和动态风险清单,逐条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清单,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负责监管企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通过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责任约谈、进驻督导、典型曝光等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查处。要按照“一企一档”制定监督食品生产企业排查防控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

  三是加强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且开展区域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组织市、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专家,开展区域性风险排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区域,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集聚区、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园、食品加工小作坊园区等,从食品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原辅料使用、生产加工控制、产品检验、贮存销售等方面分析风险问题,结合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信息等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研判列出存在的区域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根据排查的风险问题,研究防控措施,包括向地方政府通报、组织区域整治、开展帮扶指导等。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一域一档”建立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

  四是加强重点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且开展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组织市、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重点食品风险排查。针对重点品种、聚焦共性问题,排查群众反映问题较为集中、抽检不合格率较高、消费者投诉问题较多、特殊人群食用的重点食品品种,以及当地特色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要从食品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检验、包装标签、贮存销售等方面梳理食品生产风险问题,结合对食品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信息等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研判列出重点食品的风险问题清单。根据排查的风险问题,研究防控措施,包括组织并且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研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控制水平等。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一品一策”建立重点食品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部署并组织并且开展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抓出工作成效。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责任,切实加强对风险排查防控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分担机制,推动落实党政同责、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业务培训,推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落实落地。把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纳入各级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强化督导检查,适时通报情况。注重加强行纪衔接,对风险防控责任不落实、风险排查工作不到位导致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为,我国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99%以上,违法添加物三聚氰胺连续11年未检出。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地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着力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产品竞争力和美誉度。

  加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是保障民生安全的重要举措,银行要积极关注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及条例,针对公司制作的食品类别、生产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人员和规章制度、原辅料采购、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食品检验、包装标签、原辅料和成品贮存等方面做重点审查,避免食品安全风险带来的隐患。

  为配合《“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实施,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支持奶业大县发展草畜配套、适度规模养殖,促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提效率、降成本,力争用3—4年时间逐步提升奶业大县饲草料供应水平和养殖设施装备水平,奶牛年均单产水平达到9吨以上。

  《通知》指出,县级人民政府是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主体,鼓励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主体培育等措施,加强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发展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推进产业链前伸后延,提高奶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知》明确,在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支持80个奶产量5万吨以上的奶业大县;在南方产区、大城市周边产区和特色奶优势产区,支持20个奶产量3万吨以上的奶业大县和特色奶主产县。

  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的县(市、区)(以下简称“项目县”)需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奶业发展基础较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较高,奶牛存栏、奶类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有少数适度规模奶畜养殖场,具有较强的提升奶业竞争力、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奶业持续发展空间大;二是奶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能够组织规范签订并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三是当地政府重视奶业发展,将奶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支持奶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政策,支持为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等低温乳制品和奶酪、乳清粉等精深加工乳制品集中配套奶源基地的奶业大县。

  《通知》明确了支持内容,包括:草畜配套、现代智慧牛场建设和探索奶业产地消费新模式。支持通过租赁或长期订单等方式,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就地就近配套衔接,推进南方草山草坡饲草资源开发利用,保障饲草料供应。支持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贮存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应用智能化机械设备,建设高水平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支持牧场各环节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支持数字化、智能化设备、信息化采集设备、智慧牧场管理平台等推广应用。开展奶农养加一体化试点,鼓励奶源新鲜、就近消费的区域化奶业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区域化大众化消费的奶业品牌。项目县可结合实际,支持有条件的奶农、合作社等主体依靠自有奶源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以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奶酪和民族特色乳制品为重点,支持奶源质量安全管控、乳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生产的基本工艺升级、检验测试设备配备、冷链运输流通体系建设等。

  《通知》要求,项目实施要与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现行政策衔接,重点支持定制化、非标准化设施装备的推广应用与改造升级,满足奶业差异化发展需要。有关省份、项目县要加大地方投入力度,撬动金融、社会等多元资本支持项目实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地方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积极支持奶牛养殖、饲草料生产、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和经营事物的规模,为项目补助对象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奶业年鉴》,一方面我国奶类人均消费量整体维持在12-12.5千克/人/年左右,与世界中等水准相差较大,另一方面中小型城市的液态奶渗透率在50%左右,农村地区的渗透率仅为20%(对比一线%),因此我国乳制品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通知》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我国乳制品市场潜力,提高奶业生产效率和奶农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区域化全产业链奶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奶源供给保障能力,推动乳制品市场发展。

  区域方面,建议银行重点支持奶业大县;细致划分领域方面,建议积极关注草畜配套、现代智慧牛场建设、区域化大众化消费的优质奶业品牌建设等优质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