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执意对华电动汽车加征一定的关税,税率略微小调,依旧难掩贸易保护本质。中国这边迅速发起反击,宣布对欧盟乳制品启动反补贴调查,直击欧盟软肋。
近日,欧盟不顾欧洲多国以及中国的再三反对,还是决定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反补贴”税,虽然这次草案的税率有所下调,但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根据欧盟方面的消息,对比亚迪的税率,在之前17.4%的基础上,仅下降了0.4个百分点;对吉利的税率,在之前19.9%的基础上,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上汽虽然下降比例最高,为1.3个百分点,但税率还是最高的36.3%。
此外,那些配合欧盟调查,但没被“点名”的,将被加收21.3%的关税,“其余不配合调查”的公司承担的税率和上汽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税率是在原本10%的进口税上,额外加收的,完全是“税上加税”。
在欧委会公布此消息的第二天,中国商务部也放出了“大招”,直接宣布对欧盟的乳制品,主要是稀奶油和乳酪,进行反补贴调查。
这一下子,算是戳中了欧盟的“软肋”。此次调查常规情况下,会在明年的8月21日前完成,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则会延期到2026年的2月21日。
要知道,欧盟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之一,中国则是欧盟全脂奶粉和脱脂牛奶的第二大出口国,是欧盟黄油的第三大出口国,也是欧盟奶酪的第八大出口国。
中国作为世界乳制品的重要买家,对全球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力直接反映在了价格趋势上。
尽管今年上半年,新西兰是中国进口奶酪和稀奶油的大多数来自,但由于中国市场的交易量大,也会随之波及到欧洲市场,对其乳制品价格,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一定的关税,说白了就是贸易保护,不讲理也不讲规则,还拖累了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努力,既不利于欧盟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损害了其他几个国家的正当利益。
而中国这边,则是完全基于国内产业的合理诉求,严格按照中国法律,以及世贸组织的规定进行审查。
在经过合规的评估后,认定相关申请达到了反补贴调查的立案标准,因此决定真正开始启动调查程序。
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中国将秉持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会做出客观、公正的决定。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初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
商务部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表示,这起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和政治主导行为,无视客观事实,罔顾世贸规则,违背历史潮流,损害欧盟绿色转型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努力,只会损人害己。
不过,“双反”的武器并不止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但对中国来说,“双反”调查旨在保护行业健康发展。
在此之前的6月6日,商务部收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代表国内猪肉及猪副产品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依法于2024年6月17日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8月1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决定对部分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于9月15日起正式施行。
商务部表示,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有着非常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中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依据自己需要,对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有关政策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符合有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下一步,我国将继续依法依规推进出口管制工作。
不少欧洲媒体都炸了锅,说在猪肉领域之外,“欧洲的乳制品、葡萄酒等生产商,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他们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中方的调查感到担忧。
别等到最后,欧洲的乳制品在中国市场上遇冷,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虽然暂时可能会受点影响,但在别的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