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到4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重庆正式召开。其中,在11月3日,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的“乳品工艺技术创新与营养健康”论坛同期举办。会上,来自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当前乳业的热点问题展开专业深度探讨。
中国食品工业面对新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营养健康转型正当时。那么,乳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科学技术创新,又存在哪些行业问题?8位来自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针对各自领域研究做了相关报告,为乳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共同主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就特医食品现状、有一定的问题以及这方面的探索工作做了相关报告。“特医食品介于药品和保健食品之间,它的需求要能够很好的满足营养的需求,改善营养的状况,提高康复速率,特别提高康复效率这一点很重要。”他提到,营养需求的标准不精细,企业对临床实验投入意愿不强都是当前特医饮食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志刚围绕血糖控制和脑健康乳品原料开发做了相关报告,他表示,乳品除了基本营养支持,含有的丰富的成分对肠道健康、骨骼健康、脑健康方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支持,可通过乳品优质蛋白和特色功能性成分开发包括特医食品以及其它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应用。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余强分享了关于食药物质跟乳品的融合创新话题,对于两者的创新,他建议:加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这里大多数表现在配方的精准设计;不断开发突破新型的提取发酵、智能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交叉;建立与之相应的功能评价模型;增加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功能声称。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郭慧媛分析探讨的主题是乳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和应用。她表示,乳品不单单是大宗食品,更重要作为特医食品重要功能蛋白组件的来源,对于乳品的理解不能仅仅停在它是大宗终端消费产品,更应该看成高价值原料重要的来源。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建立一整套以鲜乳为来源的全组分综合分离利用的体系,并找到好的产品或商业应用场景。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钟芳围绕乳品风味展开专业探讨,当天,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风味的专业委员会成立。她表示,要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美味的食品更健康,美味是食品永恒的主题,关于食品风味的研究至关重要。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罗洁对中国乳业科技的创新热点进行解读,列出了技术创新的12个创新热点,即:乳品与健康循证体系的构建、生命早期营养解析、功能性乳品开发、构建奶牛全生命周期的专属养殖体系、精准分子设计育种打造中国奶牛新品系、技术焕新赋能乳品维系原生结构与活性、风味感知科学让乳品的美味实现量化设计、推进乳品全链条风险预警、监测与防控,合成生物学、乳品环保包装创新践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数字化全方位助力乳品高效生产。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韩仁娇围绕乳糖调整技术话题做了深度解析。她提到随着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年龄的结构变化,功能型乳制品消费需求量开始上涨,市场整体潜力比较大,但是以现在的初级乳糖处理技术已没有办法满足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团队成功打造了行业首款采用全酶法制备的零乳糖奶粉,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饮奶选择,助力推进全民足量饮奶目标的实现。
伊利集团高级专家云战友围绕乳制品创新做了相关报告。他认为,乳业发展到现在需要有新的、强大的行业平台带动行业往前走。经过多方的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这样的平台,汇聚10多位院士支持、指导,行业内100多位专家进行参与,通过项目带动现在已经有5000多人加入,成员单位有100多家。在具体产品的开发上,伊利做到了以营养研究为基础,通过技术领航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
乳业的蓬勃发展与一直持续不断的科学技术创新紧密关联。11月3日上午,“2024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奖颁奖仪式”上,伊利“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作代表登台领奖。
据介绍,常温活菌包埋技术是国际引领技术方向,目前行业还没有成熟解决方案,技术瓶颈在于益生菌在常温酸奶、乳饮料等常温低pH、高水活类产品中易失活,且难以耐受常温乳品加工中如加热、剪切搅拌、杀菌等必不可少的工艺处理,从而失活。伊利携手乳业国创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澳优乳业、锦乔生物等机构开发“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实现了以下技术创新:
开发了国际领先的常温活菌包埋技术,突破了益生菌不耐热且无法在高水活环境里长期生存的难题,打造了行业首台益生菌包埋微球的商业化装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式创新,拓展了益生菌产品应用场景。基于靶点构建模拟人体肠道、口腔菌群等多元模型实现益生菌定向筛选,开发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支持体重管理、维护口腔健康功能的婴幼儿来源的新菌株,如代表性菌株包括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99、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开发了高活性益生菌制品,建立了包埋菌种检测新方法,实现了国产菌种在中国乳制品中最广泛的品类应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成果当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PCT专利2项,发表科研文章61篇。
与此同时,为营造科学技术创新氛围,汇聚行业优势人才,构建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我国乳业创新发展的科学根基,今年4月,乳业国创中心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了“CIFST-第二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大赛”,开展了“创新产品类”和“趣味科普类”两项创新活动。大赛在全国20余所高校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做出响应,共收到了260余份创新产品作品和100余份科普作品。经过为期6个月的激烈角逐,通过专家评审、线上投票等形式最终评选出了系列奖项,结果已公布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官方网站上。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积极做出响应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也将激励了更多组织和企业投身到乳制品行业需求的创新实践中,加快技术转化落地,这对于提升乳制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